“药王”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孙思邈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他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乡民崇敬。隋朝时期,孙思邈见社会动乱,便隐居太白山中,一边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边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他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孙思邈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因而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出。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说道:“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唐太宗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唐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