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453603
超市自选药安全隐患多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9年第2期
     医药品超市(简称超市)近年兴起。调查显示,购买原因有三:方便、便宜、有赠品,何乐不为?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超市自选药固然方便便宜,但也容易出现问题。

    延误诊断,后悔莫及

    赵某,男,42岁,胃痛3年,无间断去超市买药已经3年,自诉方便、价廉,而且能随意挑选,用过多种胃药,就是疗效不行。赵某出于无奈,来医院接受了胃镜检查,诊断为晚期胃窦癌,已无手术可能。

    林女士,40岁,恶心、呕吐半月,困乏无力来诊。患者不但面部浮肿,而且明显贫血,化验检查已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追问病史才知道,患者尿频、尿痛已数年,一年来夜尿增多,每次上超市买点药片吃,能管用十天半月,只是近来不行了。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及时诊断清楚,自行购药,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随意购药,忽略过敏史

    王某,45岁,男性,因反复咽痛不愈,嫌去医院看病麻烦,乃随友人去超市选药,一看阿莫西林服用方便,价格也适中,随手买了几盒。服用后第二天全身發红,出现皮疹,并见片片表皮脱落,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需住院治疗。

    剥脱性皮炎是可以致命的,幸好,王某逃过一劫。人人皆知“是药三分毒”,但用起药来往往忘得干干净净。

    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毒性反应与过敏性反应两大类,前者与用药剂量有关,多可预测,后者如本例并非剂量过大,而是高度过敏反应,即使通过皮试阴性关,仍然可以发生,极难预测。

    王某有青霉素过敏史,但不知阿莫西林是青霉素家族中赫赫有名的成员,也未细读说明书,否则完全可以改用其他有效药物,何至于此!

    相似药品名,功效分不清

    时阿姨,64岁,因反复皮下出血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然而,她只记得血小板减少,去超市购药,见阿司匹林说明书上说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心里一想血小板不凝集,“散”在的血小板不就多了?买了几盒回去自服,结果紫癜未少,又出现了黑便,令人哭笑不得。

    血小板凝集,是血液凝固的重要一步,前面加上一个抗字,乃是使血液不易凝固,并无增加血小板之药效。

    再说药品名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他巴唑用于治疗甲亢,地巴唑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药。同是治疗甲状腺病的甲状腺片与甲状腺素片,一片之间剂量差数千倍,药品使用商品名时,这种一字之差、同音异字尤其多见,谁能记得那么准呢?去超市购药,此种谬误却是十分常见。, http://www.100md.com(李增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