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9年第2期
编号:13453607
小儿感冒,家长莫入误区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9年第2期
     误区一:冬天才会有风寒感冒,夏天肯定是风热或暑热感冒?

    有人会说,孩子只有冬天才会有风寒感冒,所以暑天孩子感冒了,肯定都是风热或者暑热型的。其实不然,风寒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现在生活环境改变了,夏天空调吹得多,出现风寒感冒并不罕见。一旦寒病用了热药,热病用了寒药,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那么,怎样才能确定孩子得的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呢?这要看宝宝全身的症状和局部的表现,下面跟大家简单讲一讲。

    一般来说,孩子如果怕冷比较明显,发烧不明显,身体发紧,身上没有汗或者汗发不出来,流的是清鼻涕,咽喉部不红肿,但是嗓子发痒,舌苔偏白,这都是风寒感冒的表现。

    如果孩子发热甚至高烧,怕风,身上汗多,鼻涕黏稠呈黄色或者是混浊的,咽喉部红肿明显,舌苔发黄或者舌体偏红,这都是风热感冒的表现。

    另外,通常情况下,小儿感冒热证多于寒证。临床上,对于咽喉红肿疼痛的,即使舌苔薄白而润,也会诊断为风热证。

    除了舌苔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鼻涕来进行判断。

    风寒感冒初期,鼻涕一般是清水样的,这个时候很关键,如果及时护理治疗,就能很快把外感解决。如果鼻涕是黏液样的,一般就不是感冒的初期、单纯的风寒型感冒了,有可能是寒热夹杂。如果鼻涕是黄色的,应该就是风热型的感冒了,这个时候就要用一些清热解表的药。

    学会观察孩子的舌苔和鼻涕,就可以分辨孩子感冒的寒热,两种情况的用药是完全不同的,风寒感冒如果错用了清热药,会更加伤害孩子的肌体,使表邪入里。

    有的家长喜欢在家里常备一些感冒药,孩子一旦鼻塞流涕、打喷嚏,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药给孩子吃上。有时候如果证型正好对上了,孩子很快会康复;但有时候,一发现孩子感冒,上来就给孩子吃小儿双清颗粒、清开灵口服液这些辛凉清热的药,结果孩子感冒不但没好,反而更重了,那就是没吃对药。如果长期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乱用感冒药,对孩子的脾胃也是极大的损伤。

    误区二:病毒性感冒就是风热感冒?

    一般来说,风热感冒的孩子发热温度通常比较高,有的孩子会觉得怕冷,但发热的情况重于怕冷,所以高烧的孩子以风热型感冒居多。前面说过,风寒型感冒的孩子,大多是发热不出汗的,而风热型感冒的孩子一般身上会微微出汗,但不会是大汗淋漓。

    发热出汗的同时,会带走身体内的一些水分,中医讲就是热灼津液,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便秘,反过来看,平时便秘的孩子感冒也是以风热型的居多。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一致,便秘是属于大肠的症状,大肠影响肺就会出现感冒症状。

    体内水分少了,孩子就会口渴,嘴唇红红的,很干,总是想喝水。我们说过,咽喉是肺胃的门户,风热病邪一般喜欢往上走,侵犯到咽喉,就会出现咽喉肿痛。最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只是觉得嗓子干或者痒,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

    咽痛是判断孩子风热感冒特别重要的一个线索。很多孩子或者大人,最开始只是咽痛,如果没有及时遏制住病邪的发展,一两天以后其他感冒症状就都来了。

    有的孩子得过几次扁桃体红肿化脓,以后再有感冒發烧,扁桃体都会出问题,这是中医大夫常说的“病走熟道”,这个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扁桃体反复肿大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所以一定要重视。有的西医建议把扁桃体切除,但是切了以后,还会存在一个问题,扁桃体没有了,病邪就可能会往下走,影响到肺和支气管,导致肺炎、支气管炎等。因此,对于扁桃体反复出问题的孩子,建议家长在平时不感冒时,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的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西医说的病毒性感冒就是风热感冒,其实病毒性感冒是西医的一种分类方法,中医的风热感冒侧重的是整体的症状,两者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误区三:发烧时就得用退烧药?

    不少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孩子发烧是一件特别严重的事情。到医院以后,很多父母特别急切地要求大夫给孩子退烧,要求用最快最好的退烧药,药不管用就要求大夫给孩子打针、输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退热药、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烧会损伤大脑,其实,普通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发烧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一个表现。通过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发烧的过程中,会杀死一部分病原微生物,同时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得到提高。孩子的脏器功能比较弱,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发烧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吃退烧药,而是给孩子补充水分。孩子退烧过程中,丢失最多的就是水分,因为身体要靠水分来将热量带出去。所以发烧时,要给孩子多喝温水,最好是少量多次地喝,如果孩子这个时候不愿意喝白开水,也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电解质类的饮料或者果汁。

    发烧和咳嗽一样,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对绝大多数既往没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来说,发烧本身并不可怕。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好,还能跟平时一样玩耍,通常就不需要用退烧药。家长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用温热的湿毛巾给孩子擦拭身体,或洗温水澡。

    那什么时候该给孩子用退烧药呢?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精神状态明显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儿科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退烧,而布洛芬,更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相对比较安全,但这并不是说孩子一发烧你就可以给他吃布洛芬。布洛芬的不良反应是长期服用会造成肾功能衰竭。所以,千万不要过量服用。而且,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对疾病本身没有治疗作用。

    退烧药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内起效,大多数孩子服药后1小时左右就会开始出汗,体温下降,精神状态慢慢好转,这个时候要注意多饮水。另外,孩子发烧时,不要给孩子捂太多衣物,衣着要宽松、透气,能促进散热。

    有些家长特别心急,给孩子用药后1小时不到,发现体温没有降到正常,就开始加药,这是非常错误的。理想的退热效果应是温和的,体温有个缓慢下降的过程,体温降到低于38.5℃即可。

    退烧药一般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在空腹时口服,一般每6~8小时1次,24小时内不要超过4次,最短用药间隔为4小时,如果用得太过频繁,可能引起孩子的肝肾损伤。

    有的家长喜欢买两种退烧药,交替给孩子服用,认为这样退烧会相对比较保险。事实上,退烧药最好只选用一种,交替应用两种退烧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应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万一出现不良反应,很难鉴别是哪种药物导致的。

    一般来说,小儿发烧病程是3~5天,如果用药3天后,发热没有缓解,就要及时就诊。家长不要擅自选用退烧药,这有可能会掩盖症状,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观察。

    (摘自《小儿小病有小招》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百拇医药(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