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452647
中国第一位西医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9年第6期
     关韬是在中国本土培养的第一位西医,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使西医逐步为中国人接受,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立志行医

    关氏家族是广东十三行行商之一,没有沾染当时中国轻器用、重科举、视一般技能为末技的社会风气。关韬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接触跟他家打交道的洋商人、洋船家、洋教士、洋医生,见识了在当时封闭的中国人无法接触的西方文化。

    少儿时代的关韬对西方医学那些实用的技能、新巧的器具大感兴趣,定下了行医的人生目标。

    刻苦学医

    关韬的青年时代正值鸦片战争的前夜,西方文明正蓄势待发,准备大举登陆古老的中华大地。作为西方文明前导的传教士、医生,已悄然先行来华,关韬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来了。

    美国传教士医师彼得·伯驾,在十三行首富伍浩官的帮助下,于1835年开办眼科医局。这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一家西医院。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国策,仅对西方医学开了一条门缝,西医因此成为西方科学最先踏足中国的学科。医院开业后,病人日多,虽有郭雷枢传教士医师的抽空相助,但仍未解决问题。1837年,伯驾决定招募3名华人助手,以半工半读带徒弟的方式传授西方医术,关韬毅然前往学习。关韬聪颖好学,人也勤奋,伯驾很喜欢他,对他寄予了厚望,并精心培养。

    学医很苦,单说学制就比其他学科长。医科也是一门跨文理的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许多科目,尤其与西方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支撑西方医学的知识体系与观念系统,迥异于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和诗词歌赋。而且,当时医局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极为简陋艰苦。更麻烦的是,伯驾传授医术时只使用英语。关韬从未受过系统的西学教育,也缺乏学医必需的数理化底子。但奇迹就是创造出来的,关韬硬是把医科知识啃了下来,连英语也渐渐变得流利地道起來。

    关韬深得伯驾的器重。他在伯驾的教导下,先是做一些小手术,很快就能独立施行常见眼病的手术,如睑内翻矫正、翼状胬肉、白内障囊内摘除等,接着可独立施行腹腔穿刺抽液、拔牙、治疗骨折及脱臼等,最后还能做肿瘤切除手术。

    风范流芳

    关韬学习刻苦,完全没有在优裕生活中长大的富家子弟习气,脏活、累活、苦活,上去就干;不管是脓血积液,还是蛀牙腐肉,或是传染病,他都积极动手处理,不避恶臭;无论大事小事,从护理、打扫到手术、诊治,他都努力做到最好。他能用心地琢磨如何掌握与发挥好医疗器具的效用,迅速掌握操作技能。工作之余,他还能抓起所能找到的几本英文医书,一边拼命阅读,把医学理论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学到手,一边联系医疗实际工作对照研读,学以致用。关韬的刻苦学习、勤于实践,使他速成大器,成为一名优秀的眼科和外科医师。

    关韬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医界独当一面,并能担纲主持大局,在当时中国西医界和当地人中医名渐著。他为救治病人没日没夜地干,不避辛劳、脏秽,不计报酬,医风医德有口皆碑。

    从关韬开始,西医成为中国人从事的一个行业,这一行业对广东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摘自《神州民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