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9年第13期
编号:13448999
亚洲文明对话模式的迭代与嬗变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日 《特别文摘》 2019年第13期
     古老的亚洲文明拥有超过5000年的厚重历史。500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使节、商人、匠人、旅行者、思想者、艺术家、美食家们往来于亚洲各大文明之间,开凿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东西洋航线等持久的交流渠道,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促进着国家和城市的发展。

    回顾亚洲文明交往模式的历史变迁,或许能为今天的亚洲文明对话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镜鉴和启示。

    绵延千年的三种选择

    千百年来,对于智慧勇敢的亚洲人民来说,既能欣然接受自然的慷慨馈赠,又能不断克服自然带来的阻碍、挑战和灾害。亚洲文明间的交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在历史上呈现出三种基本形态。

    第一种是以利为先。这里的“利”是指利益,特别是商业贸易中的经济利益。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对获利的需求和追求往往是促进彼此积极交往对话的重要动力。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实地考察亚洲腹地之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经过德国汉学家艾伯特·赫尔曼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等人的研究和推广,这条因丝绸兴起的古代通商易货之道,变得举世闻名。

    多种多样的交易商品显示了丝绸之路带来的繁盛,人们后来又把它称作白银之路、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法宝之路、玉石之路、陶瓷之路……古代曾生活在中亚的粟特人等更是随着商贸往来逐步入华定居。

    第二种是以理为先。这里的“理”是指理念,也类似于“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