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5年第3期
编号:1397850
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分配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2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3期
医师,1药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分析,2医疗机构流通成本与药品价格规制,3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分配方案分析,4结束语
     郑淑萍 王广平

    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分配方法

    郑淑萍1王广平2

    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体系的重构,是实现新医改政策“看病难、看病贵”目标有效途径之一。基于药品生产流通成本、医疗机构流通成本和药品价格规制等分析,本文就医师知识成本在基本药物零差率和药事服务费等方案中的关键性问题,针对药品流通成本的一揽子分配方案,提出推行医疗机药品流通作业成本法(ABC法)的改进方案。

    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作业成本法

    药品生产、流通成本是价格规制主要依据,针对药品流通领域曾经出现的“药品回扣”“药价虚高”等现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多项政策对药品生产流通成本进行规制,如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和监测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2]693号),提出“核查有关药品的出厂价格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以“加强药品出厂价格监测”。2009年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和“药事服务费”等改革措施,以及理顺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体系,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基于理顺药品生产流成本体系和重视医疗机构医师的知识成本,采用有效的作业成本法(ABC法),推动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体系的重构。

    1 药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分析

    药品生产流通成本是形成医疗机构药品流通成本体系的前提条件,深入分析生产流通成本,有助于对医疗机构流通成本构成和体系的改进与重构。

    1.1 药品生产成本分析 药品生产成本是制订药品出厂价格的重要依据,包括生产药品所花费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员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及知识产权分摊等。就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药品成本增加幅度较大[1],包括:①工资上涨,即人力成本增加,导致药品风险增加;②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直接成本增加;③2010版药典标准的采用,使设施和设备投入增加,如QC设备投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投入;④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推进和实施,使厂房改建,增加了企业国定资产投入;⑤药品电子监管辅码技术应用,增加了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购买电子监管码费用和软件维护费用;⑥参与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的管理费用等均为涨价因素。

    从国家环保、社保、医保、税收、工商等几个方面社会管理来看,大中型企业较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政策;但其生产成本呈现普遍增高趋势。同时,随着医药市场竞争的激烈、2010版药典和GMP强制性认证,药品质量的差距将逐渐减小,生产流通成本逐步上升。

    1.2 药品流通成本分析 药品批发环节是药品流通领域不可忽缺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0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