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5年第8期
编号:1397452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8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8期
药制剂,途径,1资料与方法,2结果,3分析与讨论
     刘华清 林 蕤 刘 睿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刘华清 林 蕤 刘 睿

    目的 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 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监测;合理用药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共收到ADR 131.7万份,较2012年增长了9.0%,其中新药和严重ADR/事件报告29.1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2.1%[1],可见加强ADR的监测与分析,提高用药安全势在必行。现将我院2014年上报的106份ADR报告进行整理、评估和分析,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ADR的特点,分析总结其存在的规律,保障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份ADR报告。

    1.2 方法 根据我国ADR监测中心提出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10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分布、药物联用情况、ADR临床表现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106例ADR报告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