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94551
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8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2期
例数,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治疗方法,3临床评价,4统计学分析,2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两组FDI评分比较,3两组H-B评分比较,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3讨论
     陈 磊 焦 鹏 李方辉

    周围性面瘫中医病因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而发,而西医学则认为,该疾病多由于面部茎乳突孔内部的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局部细胞、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变性所致。该疾病的病理变化为面部神经供血不足、痉挛,进而导致轴突变性与脱髓鞘[1]。现阶段,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采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消退方法治疗,以免面神经进一步受损,并尽可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2]。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中医治疗面瘫具有较为肯定的临床效果,其中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亦无统一治疗方案[3]。除针灸治疗外,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也具有一定效果[4-5]。本研究就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辽宁中置盛京老年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23~66 岁,平均(45.26±6.18)岁,病程2~15 d,平均(6.89±1.39)年;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5.99±6.58)岁,病程2~16 d,平均(6.95±1.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中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1)起病急骤,患者多有风寒史;2)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部或脸部疼痛;3)突然口角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感到食物滞留于颊齿;4)脸部动作活动受限,眼睑闭合不全[4]。

    纳入标准:1)单侧周围性面瘫;2)患侧面部麻木、头痛、无汗、面部发紧;3)突然口眼歪斜、眼裂增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流涎、迎风流泪等;4)对试验均知情同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