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22年第7期
编号:598260
于睿教授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心房颤动伴胃食管反流病之经验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月10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2年第7期
反酸,食管炎,流性,1中医学对心房颤动病因病机的认识,2西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3心房颤动与GERD,4旋覆代赭汤的临床应用,5导师经验及验案举隅,6结语
     赵宏月 张 欢 于 睿

    于睿教授从医20 余年,是辽宁省名中医,既往曾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脾胃名家李德新教授。于睿教授对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其“调脾胃安五脏”学说,并将其应用于治疗临床难治性疾病,对心系及脾胃系统疾病均有独到见解。其在临证过程中发现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反酸、呕吐、嗳气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 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症状,因而跳出心房颤动治疗中最为常见的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辨证思维,独辟蹊径,辨证应用旋覆代赭汤进行治疗。本文将通过阐释其中西医理论依据,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提供一定参考。

    1 中医学对心房颤动病因病机的认识

    心房颤动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心悸、怔忡、气短等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根据疾病的特点将心房颤动命名为“心动悸”。关于心房颤动症状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心房颤动病名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首次由张仲景提出,称心房颤动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在《金匮要略》详细描述了疾病的脉象,阐述了代表心房颤动脉象的结、代、促脉之间的区别,并分析了心房颤动的病因、表现、治则等,创拟沿用至今的方剂-炙甘草汤。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虚与痰致病、阴虚致病、血瘀致病等不同病机。现代医家在前人基础上多有发挥,如吴以岭指出,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调和则心脏功能正常[1]。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可发为心律失常,因此以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邓铁涛以“少火生气”理论为指导,认为气虚而致阴寒内生为心悸(病窦)的主要病机,遵从“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之法,自拟黄芪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进行治疗[2];王阶认为心悸病位主要在心,与肾、脾胃、胆、肝及肺均相关,治疗时从脏腑论治,尤重调和营卫,交通心肾[3];李发枝认为“五脏六腑皆能令人悸,非独心也”,治疗时需要脾、胃、肝、胆兼顾,故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胆湿热、胆热扰心所致阵发性心房颤动[4];刘超峰临床上用“风邪”辨证施治,治疗上以“调整阴阳、祛除痰瘀毒”为法,运用菖琥防颤汤等治疗心房颤动心悸病,疗效显著[5]。

    2 西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表明除了既往已明确的电重构、结构重构、氧化应激、折返等经典机制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