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界值,咨询,1资料与方法,1健康行为定义和范围界定,2目标应用对象,3理论基础,4主要研究方法,5统计学分析,2结果,1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形成,2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确定,3讨论
胡亚飞,潘新锋,吴贞颐,康 凯,魏晓敏,刘惠琳,陈 德,金 伟,丁 园,顾沈兵国内健康行为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呈快速发展势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及科研机构关注该领域[1]。研究表明,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习惯能够成功预防75%以上慢性病的发生[2],同时,对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也至关重要[3-4]。行为监测是开展有效行为干预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外开展的行为监测主要聚焦在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面,如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6]等,或是针对某类或某个健康行为开展专题调查,如国家卫生服务调查[7]、国家口腔健康调查[8]等,尚未对健康行为开展过系统监测。本研究旨在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从而为综合全面地开展市民健康行为监测和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健康行为定义和范围界定
健康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常被赋予和“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同样的含义,指个体或团体在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9]。狭义上,行为的定义为“个体表现于外且能直接观察、记录或测量的活动(如服药、量血压)”;广义上,行为的定义为直接观察到的外显活动加上内在的心理历程(对服药或量血压的动机、好恶或价值观)。本研究中对健康行为的范围界定为外显活动,不包括内化的心理历程。
1.2 目标应用对象
本研究的目标应用对象为一般人群。因此,针对儿童青少年、孕产妇、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特征性指标未被纳入。
1.3 理论基础
根据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式理论,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多维的,个体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都能影响健康行为[10]。人的行为可以反映在3方面:①个人对环境的评价;②个人存在的环境;③个人和环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11]。因此,本研究在构建健康行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个体自身已经习得的健康行为,还考虑到个体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时发生的健康行为。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广泛查阅专业期刊、专著、工作报告等文献资料,收集与健康行为相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国内外反映健康行为的监测指标以及研究现状,形成健康行为监测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
1.4.2 Delphi专家咨询法
通过匿名方式进行两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请每位专家依据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6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