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09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1819752
不同炮制方法对牡丹皮相关药理效应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丘志春 陈玉兴 周瑞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998KB,4页)。

    丘志春 陈玉兴 周瑞玲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去心"、"清炒"、"酒制"、"制炭")对牡丹皮相关药理效应(抗炎、镇痛、止血、保肝等)的影响。方法:醋酸扭体实验、热板法探讨对镇痛药效的影响;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探讨对抗炎作用的影响;测小鼠出血、凝血时间探讨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制作小鼠急性肝损伤,探讨对护肝、保肝作用的影响。结果:①炒炭炮制品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与其他各种炮制品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种炮制品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保肝作用方面,"去心"、"清炒"法较好,与其他炮制品比较,差异显著P0.05;"酒制"次之,"制炭"较差,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抗炎、镇痛药效方面,"去心"、"清炒"、"酒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以上3种炮制方法均优于"制炭",P0.05。结论:炮制方法对牡丹皮的药理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制炭"止血作用做好,但减弱了其抗炎、镇痛、护肝的作用;"酒制"法可能对抗炎、镇痛作用有好处;"去心"、"清炒"法之间的药理效应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牡丹皮 炮制 药理效应 肝功能

    【分类号】R285.6

    前言牡丹皮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已有两千余年的药用历史。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牡丹皮的炮制,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经过历代衍变,现在保留了净制生用,清炒、酒制与炒炭等主要炮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去心”、“清炒”、“酒制”、“制炭”)对牡丹皮相关药理效应(抗炎、镇痛、止血、保肝等)的影响。方法:醋酸扭体实验、热板法探讨对镇痛药效的影响;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探讨对抗炎作用的影响;测小鼠出血、凝血时间探讨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制作小鼠急性肝损伤,探讨对护肝、保肝作用的影响。结果:①炒炭炮制品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与其他各种炮制品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种炮制品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保肝作用方面。“去心”、“清炒”法较好,与其他炮制品比较,差异显著P<0.05;“酒制”次之,“制炭”较差,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抗炎、镇痛药效方面,“去心”、“清炒”、“酒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以上3种炮制方法均优于“制炭”,P<0.05。结论:炮制方法对牡丹皮的药理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制炭”止血作用做好,但减弱了其抗炎、镇痛、护肝的作用;“酒制”法可能对抗炎、镇痛作用有好处;“去心”、“清炒”法之间的药理效应在本研究中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牡丹皮;炮制;药理效应;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09)15—2882—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8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