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29339
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3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2年第1期
肥大细胞,结肠,1内脏高敏感形成的中枢机制,1大脑网络知觉的适应性改变,2下丘脑,垂体反应性增强,3中枢对伤害性刺激异常应答,2内脏高敏感形成的外周机制,1神经元的变化,2离子通道激活,3外周神经致敏,3其他,1肠道通透性增加,2
     董明,郭欣欣,吴焕淦,赵天平,刘慧荣

    内脏高敏感(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是指引起内脏疼痛或不适刺激的阈值降低、内脏对生理性刺激产生不适感或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强烈的现象[1],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但是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1 内脏高敏感形成的中枢机制

    1.1 大脑网络知觉的适应性改变

    研究显示大脑网络知觉的适应性在内脏高敏感的形成中扮演了一定角色。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表现出对内脏刺激不适感和疼痛阈值降低,对胃肠道感觉、症状以及其发生环境警觉性增高。Labus 等[2]将多变量功能与高效连通分析应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据,12 名患者在为期一年的 4 阶段内脏感觉测试(包括直肠球囊扩张)前、后参加了 PET 研究。专注网络高效连通和调节性杏仁体作用的改变提示,与重复内脏刺激相关的知觉适应导致自上而下的专注线路调节提高,杏仁体相关专注干预功能降低。

    前额叶皮层在疼痛刺激(包括内脏疼痛)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脑成像研究进一步强调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和内脏刺激反应中大脑活动和电路改变的重要性。Gibney 等[3]用 c-Fos 蛋白免疫活化作为细胞活化指示剂对WKY 和SD 大鼠中枢对结直肠扩张反应(colorectal distension response,CDR)和有害内脏刺激的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CDR 诱发 WKY 大鼠额前叶皮层活化,与 IBS患者表现一致。

    内脏痛觉过敏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通过对 IBS-C 研究发现鸟苷酸环化酶与内脏高敏感之间关系密切。利那洛肽是一种新型口服研究用药,目前在临床上用于 IBS-C 和慢性特发性便秘治疗。Eutamene 等[4]对利那洛肽对啮齿目动物炎性、非炎性腹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利那洛肽显著降低不完全束缚应激(PRS)和避水应激(WAS)模型内脏高敏感性,对基础状态内脏敏感性没有影响。利那洛肽显著降低野生型大鼠内脏高敏感,对鸟苷酸环化酶 C(GC-C)缺乏大鼠没有作用,提示其镇痛药理学作用是通过 GC-C 受体活化起作用。

    延髓吻段腹内侧部(RVM)ON 样细胞在下行伤害易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Sanoja 等[5]对内脏伤害性刺激激活RVM 中 ON 样细胞,进而增强下行易化引起内脏痛觉过敏这一假说进行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09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