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4354
糖尿病足的蛆虫疗法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2日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2年第6期
清创,难治性,1蛆虫疗法的发展,2蛆虫的获取,3作用机制,4MDT在难治性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优势,5临床应用,6MDT的缺点及展望
     田旭,梁兴梅,成建国,张冬爱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双重作用,患者足部容易受损、溃烂,创面一旦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不及时将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最终致残,甚至致死。有关文献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发生溃疡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15 倍[1],约有 15% 的糖尿病患者有足部溃疡的发生[2],截止 2008 年,有 70 000 人因此而截肢[3]。尽管各种先进技术在医疗救治及照护中广泛应用,但糖尿病足等难以愈合的伤口仍旧是我们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4]。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众多,如局部清创、足底减压、下肢血管的干细胞移植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超声消融治疗等。但由于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创面情况复杂,使手术清创困难重重,效果不佳。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及多种抗生素耐药等问题的出现,在Church、Sherman 及其他生物疗法支持者的努力下,蛆虫疗法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再次在医学界兴起[5]。2004 年,FDA批准其作为难治性慢性伤口的一种可选的治疗模式。

    1 蛆虫疗法的发展

    蛆虫疗法亦称蛆虫清创疗法(maggot debridement therapy,MDT)。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拿破仑的军医发现寄生有蛆虫的伤口不易感染,且愈合较其他类型的伤口明显加快[6]。1931 年,美国的 Baer 首次报道了用蛆虫疗法成功地治疗 89 例顽固性骨髓炎患者的研究成果[7],随后,医疗界对蛆虫疗法的探究进入繁荣时期。然而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到 1950 年,MDT 几乎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8-9]。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一些致死性疾病的慢性病变,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造成的难治性慢性伤口给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质量带来的消极影响,难治性足部溃疡的治疗及照护造成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及随着耐药菌群数量的激增而导致抗生素对损伤皮肤及组织的感染控制不再有效,慢性伤口的治疗成为了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面对当前治疗手段无效的局面,医疗人员开始回顾曾经有效的治疗手段,并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及新的思维去加以检验。MDT 因具有简单易学、便捷实惠及治疗难治性伤口疗效可靠等优点而重新被医务工作者重视。

    2 蛆虫的获取

    MDT 中所用的“蛆”专指丝光丽蝇卵所孵化的幼虫,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绿头苍蝇。这种医用蛆是经特别的方法生成和处理的,常用方法如下:先让蝇在马肉上产卵,后用0.1% 氯化汞(升汞)、25% 乙醇和 0.05% 盐酸浸泡蝇卵5 min;幼虫孵出后放置在无菌的环境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0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