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贫血的中医治疗进展
阿胶,放化疗,1癌性贫血的诊断,2现代医学对癌性贫血的认识,3中医对癌性贫血的认识,4癌性贫血的中医治疗,1中成药制剂,2传统汤剂,3自拟方,5小结
李宗诺 何生奇 指导:冯 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100102)
癌性贫血,又称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是指肿瘤本身以及抗肿瘤治疗(如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导致的一类贫血[1]。癌性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发生率为50%以上,当疾病处于进展期或行放化疗时,发生率可高达90%[2]。一项欧洲癌症贫血调查[3]发现实体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妇科肿瘤81%,肺癌77%,淋巴瘤/骨髓瘤73%,胃肠系统肿瘤61%,乳癌62%,泌尿生殖系统肿瘤51%。姬颖华等[4]发现不同年龄、放化疗前后、不同癌症类型、不同化疗方案导致贫血的发生率各不相同。癌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有疲劳感以及伴随的乏力、气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降低总生存率[5]。癌性贫血在肿瘤乏氧、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趋势[6]之间起着主要的、复杂的作用,并能降低放疗敏感性[7],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效果[8]。因此,癌性贫血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将癌性贫血的中医治疗进展作如下总结。
1 癌性贫血的诊断
目前国际上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有2个,分别为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癌性贫血诊断标准[9]。
表1 癌性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2 现代医学对癌性贫血的认识
造成癌性贫血的主要原因:1)肿瘤相关性因素: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可致巨噬细胞活化,使γ干扰素(γ-IFN)、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增加;2)放化疗等治疗相关性因素;3)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缺乏;4)急性或慢性失血;5)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及其导致的骨髓纤维化;6)自身免疫性溶血。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有针对病因的治疗(如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止血、抑制骨转移等),输血治疗,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和雄激素及其受体的治疗等。目前这些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