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3年第2期
编号:228251
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诊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7日 世界中医药 2013年第2期
腐肉,疮面,生肌,1病因病机,2治疗方法,1内治,2外治,3讨论
     阙华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上海,200032)

    慢性下肢溃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年龄14~64岁人群中,男性发病率9.2%,女性发病率6.6%。具有病程长,发病前多有静脉曲张或外伤史,溃疡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因损伤而诱发,少数尚有癌变可能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是外科领域一个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医治疗多集中在防止创面感染和对创面进行保护,如抗感染、外科清创术、植皮术、多种敷料和创面覆盖物、维生素类和锌制剂,外用生长因子等治疗措施上,总体临床疗效不理想,对菌株耐药、二重感染、疮面条件不适于清创植皮等问题仍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对生长因子导致增生性瘢痕及细胞恶变之间的内在关系、生长因子的活性周期和多种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尚未完全认识。存在治疗时未全面考虑不同阶段局部创面达到愈合的实际需求和条件的微环境,对不同局部创面缺乏适宜、积极的干预措施;或处理手段单一,对创面的用药“从一而终”;或多次清创,导致创面难于愈合的瓶颈。中医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疗效,能加速溃疡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改善局部和全身症状,提高生命质量[1-3]。

    1 病因病机

    慢性下肢溃疡属于中医“臁疮”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患者先天禀赋素虚,肝肾亏虚,脾胃不足,生化无源,络脉失于濡养,空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筋脉弛缓薄弱,又老年人多见,精亏血少,加之或有久行久立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致使肝肾更伤,气血耗伤益甚,气虚则运血乏力而血滞于络,血虚则络脉不荣,从而导致络脉虚滞,气血失于流畅,阻碍其生化之机,正气益虚,加之气虚津液不化,或脾胃不足,运化失权,均可变生湿浊之邪,湿性下趋,流注络脉,久而化热,湿热毒邪壅阻下肢络脉,或深伏于内,煎熬津血,加重络脉瘀滞,或劫耗脏腑经络气血,正气虚损,致使邪毒稽留日盛,正气耗伤益剧,络虚失荣更甚,进而络脉损伤,甚者组织缺损,发为臁疮,脓水淋漓,久不收口。又脓为气血所化,脓液久渗,势必耗伤气血阴津,致使正气耗损益剧,形成恶性病理循环而疮面难愈。为此,在传承全国外科大家顾伯华教授、唐汉钧教授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慢性下肢溃疡的病肌特点是“因虚感邪,邪气(风、湿、热、毒)致瘀,瘀阻伤正,化腐致损”,形成了虚、邪、瘀、腐并见,相互作用,互为因果,胶结凝固,阻滞于络脉,致使邪毒损络,发黑腐溃,组织缺损的基本病理变化,从而出现各种病证[2,4]。

    2 治疗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6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