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中医养生方面的应用
阳气,1“春夏养阳”的机理及应用,2“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应用
高彩虹 杨道文(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北京,100029)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某些中医学派的影响,部分医家与学者将“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作为指导冬夏养生的原则,并经媒体的宣传混淆了视听,使许多人进入了养生的误区;加之现代人对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求,致使大众广泛接受了夏季养生必藉绿豆汤、西瓜甚至冷饮以“清凉解暑”,以及空调营造的低温环境,而一到秋冬季节就食用具温热之性的牛、羊、狗肉或参、芪、虫草以“冬令进补”的观点,形成了“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揭示了人与天地四时相应,惟有顺应外界四时气机变动,采取适宜的养生方法,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的道理[2]。具体到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的理解以及在指导养生的实际运用上 ,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例如医家王冰认为“养即制也”,主张“春夏制其亢阳,秋冬制其盛阴”;但大多数医家认同“春夏季养生当以温养人体阳气为主,秋冬季养生则以培补人体阴分为要”的观点[3]。诚如清代张志聪所言:“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其从根而培养也。”,张介宾认为“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4],马莳[5]、高世栻亦持此观点。换言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实质上强调了养生保健的原则在于顺应自然之道[6]。具体而言,又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1 “春夏养阳”的机理及应用
春生夏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