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从络论治
络脉,阴茎,肝郁,1阳痿的病因病机,2络病与阳痿,3络脉与血瘀的联系,4现代医学对阳痿从瘀论治的研究,5活血化瘀通络为阳痿的基本治疗原则,6结语
李海松 韩 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北京,100700)
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达到和(或)维持勃起,以达到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病症。据统计40~70岁的男性中有52%存在着不同程度的ED,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22亿男性存在ED的问题[1]。ED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婚姻家庭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治疗ED方法很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PDE5抑制剂的问世,使ED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目前治疗方式也转变为口服PDE5抑制剂为主。本病牵涉到全身多系统,且病因复杂,有血管性、神经性、内分泌性、心理性、老年性等多种因素,给临床的治疗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用于治疗ED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治疗ED方面尤其是伴有腰酸、乏力、精神不振等临床症状的患者有一定的优势。随着中医学对ED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方面也有许多创新。目前,临床治疗时多从肝郁、肾虚、湿热立论,采用补肾、疏肝、清利湿热等方法,但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笔者从络脉瘀阻病机关键入手,把活血通络贯穿ED治疗的始终,每获良效。络脉瘀阻是E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活血化瘀通络不够重视的现状,笔者对阳痿从络论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ED提供新的思路。
1 阳痿的病因病机
阳痿,又称“阴痿”“筋痿”。最早见于《马王堆医书》。古代医家多数认为阳痿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认为阳痿发病只与肾有关或肾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肝、脾胃功能障碍及湿、郁火也是其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调整,阳痿的发病规律也发生了改变。现代中医学对阳痿发病学的认识逐渐深化并呈多样化,突破了传统以阳痿病位在肾及病性多虚、多寒为主流的围巢,认识到五脏功能失常均可导致阳痿的发生,有虚证也有实证,有寒证也有热证,有阳虚也有阴虚,情志不畅、血瘀、痰湿、热等已成为当今阳痿发病的主要原因[2]。其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肝郁肾虚,湿热血瘀。其中血瘀在阳痿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证治概要》指出“阴茎以筋为体,宗筋亦赖气的血涌,而后自强劲有力”。阴茎在气的推动下受血而振奋,阳兴用事,若气血运障碍,则阴茎血少而难充,或真阳难达阴茎以致其势难举。《张聿青医案·阳痿》又言阳痿“皆因经络之中,无形之气、有形之血不能宣畅流布”。肝郁、湿热、肾虚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阴茎气血运行不畅,甚或瘀血阻滞于阴茎脉络,阴茎失去血液濡养则难以奋起,气滞血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