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是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医学,1师承教育的发展及其优势与局限性,2院校教育的发展及其优势与局限性,3师承教育融入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思考,4师承教育融入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实践
高彦彬 赵慧玲(1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69;2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医学相比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中医学这一中华文化的奇葩发扬光大,怎样才能建立起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趋势又体现传统中医教育特色的现代中医教育模式?一直是中医教育界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回顾中医药教育发展史及总结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两种教育模式优势与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院校教育为主、师承教育为辅,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将师承教育融入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体系之中,是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
1 师承教育的发展及其优势与局限性
1.1 师承教育的发展 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史上,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而始终存在的,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是师承教育。师承教育有“亲炙”和“私淑”之分,“亲炙”是指耳提面授,得到老师的当面指教;“私淑”则是指因为仰慕某人的医术,以其著作为师,在学术上袭承该人的衣钵。师承教育可以认为是与中医的起源同步,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向岐伯等请教问答的记述,通过师生问难答疑把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及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上溯秦汉下至明清,中国传统医学的医疗经验及学术特色,正是依靠师承教育的方式,父传子受,师授徒承,代代相传。不仅使先辈的学术得以继承,而且通过几代传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术流派,如河间学派中的刘完素——罗知悌——朱丹溪——戴思恭,易水学派中的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从而使中医学术流派纷呈,代有薪传,大家辈出,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同时纳入了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管理,1956年和1958年卫生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开展中医带徒弟工作的指示》《关于继承老年中医学术经验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许多老中医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并使许多濒临失传的中医药经验得以总结和继承。20 世纪90年代,为了继承年事已高的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0年联合发文,做出《采取紧急措施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遴选有丰富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导师,选配优秀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继承人,采取师承的方式进行培养,弟子出师时要求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并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目前已培养4 批学术继承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