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4年第1期
编号:227823
金实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辨证施治的临床经验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世界中医药 2014年第1期
筋脉,知母,1病理因素紧扣六端正虚区分气血脏腑,2自拟痹痛方为基础结合经方辨证治疗,3依据疼痛部位,临症特点随症加减,4病案举例
     张旭泓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

    金实,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金师是我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始人之一,从医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医金师,收获良多,现将金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1 病理因素紧扣六端 正虚区分气血脏腑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历节风”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医级·杂病》云:“痹非三气,患在痰瘀。”当代医家见解却有不同:冯兴华、石志超、张延昌[1-3]教授认为痹证病因非独外感风、寒、湿、热,而是由内因的正气亏虚、气血不足等与外因的六邪入侵杂至而为此病。戴裕光、周乃玉[4-5]教授均认为“湿”邪为此病的主要病机,又常与风、寒、热等邪气聚集交错,混合而至,从而导致机体经络闭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痹病发生。王焕禄[6]教授认为痹证总由外感风寒湿热等那,痹阻经络、筋骨,影响气血运行而为病,同时提出病久容易化热。王永炎[7]院士提出“新病入络”的观点。“新病入络”指机体体表皮部之络脉感受邪气(外邪、伏邪)侵犯。所谓“入”者,由外而内、由旁及里。陈进春[8]教授将痹证分为“初痹”与“久痹”,“初痹”患者多因天气骤变、起居失常、饮食劳倦等原因诱发,感受风、寒、湿、热等痹邪,发为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久痹”痹症日久,多以内虛为主。汪履秋[9]教授则提出“痹病多寒”,“风为病因之首”,“痹久多夹痰瘀”,“久痹虚实夹杂”的观点。

    金师指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因素当紧扣风、寒、湿、热、痰、瘀六端,特征如下: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发病快、变化多,疼痛游走并遇风加重;寒邪,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筋脉,易表现为冷痛、拘急;湿邪,阻遏气机,凝滞血脉,常表现为漫肿酸痛麻木;热邪,雍滞筋脉,病变部位出现红肿、灼热,疼痛;RA病久,往往多痰多瘀:肿胀局限、皮下结节为痰;关节刺痛、僵硬、局部瘀斑为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