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麻黄临床用量评述
麻黄汤,医家,1汉唐宋时期麻黄用量特点阐释,2金元时期麻黄用量特点阐释,3明清麻黄用量特点阐释,4当代麻黄用量特点阐释
傅延龄 张 林(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历代麻黄临床用量评述
傅延龄 张 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将中药麻黄自先秦至今两千年的临床剂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和描绘。结果表明:在金元时期之前麻黄用量较大,而从金元始,麻黄剂量明显下降。通过此文对麻黄确凿剂量的核算及大剂量应用的回顾,或可对拓宽麻黄的运用思路有所裨益。
麻黄;用量;统计
中药的临床用量,如果用历史的眼光,从上下时间的角度全面地去看,也如自然界的河流一样,是以年代为长度,以用量为宽度的流域,我们可以称之为“中药临床用量流域”。对于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的研究,既要从总体上勘察,研究全部常用中药用量形成的用量流和用量流域,更需要分析每一味药物的用量流和用量流域。可以认为每一味药物的用量历史就是一个“水系”。
图1 历代麻黄用量流域图
麻黄在这个中药流域的长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军药物,历代医家对于麻黄的应用研究也有着非常丰富的记载。中药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作用。内服入汤剂或丸、散剂。
在研究中,我们统计了麻黄在从汉代至当代临床上的用量情况,计算其剂量范围(Dmax-min)、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常用剂量范围(D25%~75%),并依据这几组数据,绘制了历代麻黄用量流域,如图1所示。
1 汉唐宋时期麻黄用量特点阐释
在张仲景方中,麻黄的用量很大,主要用麻黄发汗散寒,代表方剂为麻黄汤,麻黄的日用量为3两,合今约41.4 g,分3次服,单次服量约为13.8 g。正因为用量很大,所以张仲景在使用时有几个原则:1)先煮,去上沫。先煮、久煮能缓和麻黄的性质。2)不啜热粥。啜热粥能加强麻黄的发汗力量。3)汗出热退,即停后服。4)大青龙汤的“温粉扑之”之法,虽然写在大青龙汤方后注里面,应该理解为并非仅仅为大青龙汤而设。如果服麻黄汤汗出流漓,也可以采用扑粉止汗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7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