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炎灌肠方对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证候,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王秀宝 张季青 陈月玲 陈秋妮 刘秋兰(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泉州,362000;2福建省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泉州,362000)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多发病,隶属于中医学“带下病”“月经不调”“瘕”等范畴。该病顽固,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导致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1]。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中医药在治疗盆腔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特色和优势[3]。为了探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盆腔性疾病有无独特的疗效和明显优势,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单独使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30例盆腔炎性疾病与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加口服中药以及口服奥硝唑分散片这3种疗法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2]中的有关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诊断标准制定[4]。
1.2 病例来源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年龄在18~50岁之间。治疗组30例,平均年龄(34.8 ±5.6)岁,平均病程(4.2 ±1.6)年;对照组30 例,平均年龄(34.7 ±5.9)岁,平均病程(4.4 ±1.8)年。经统计2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排除病例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50岁以上者;中医辨证不属于湿热瘀结证者;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精神病等严重疾患者。
1.4 研究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A组)、中药口服组(B组)、中药综合组(C组)和奥硝唑组(D组)各30例。
A组: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赤芍15 g,透骨草15 g,延胡索15 g,半枝莲15 g,王不留行 24 g,路路通 24 g,乳香、没药各 15 g,加水1000 mL,将上药水煎浓缩至100 mL备用(医院中药房代煎)。灌肠方法:药温保持在39.0℃,患者排空膀胱、直肠,取侧卧位,以一次性吸痰管插入肛门,深度在12~15 cm左右,然后将药液导入容器内于30 min内缓慢注入,每日1次,月经期间暂停。药注入完后,嘱患者将臀部抬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