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病位,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钰蛟 刘思鸿 安 欢 佟 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温病古籍中的秋燥辨治规律数据分析
李钰蛟 刘思鸿 安 欢 佟 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目的:探讨中医温病古籍中秋燥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特点,将古人对该疾病的认识加以提炼,为秋燥病中医医者的临证辨治与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数据来源,制定文献筛选标准,对温病古籍内秋燥的病因、病位、症状、治法、方剂、中药,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4种古籍文献中,论及秋燥病因共21种。排在前三位的是燥邪(28.57%)、湿邪(15.18%)、伏气(8.93%);涉及病位13种,排在前三位的是肺(21.57%)、太阴(13.73%)、表(9.80%);涉及症状32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咳嗽(14.56%)、发热(7.77%)、头痛(6.80%);谈及治法7种,排在前三位依次为苦解(23.91%)、温法(19.57%)、滋阴(17.39%);谈及方剂8个,排在前三位依次为白虎汤(25.00%)、清燥救肺汤(16.67%)、干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2,16.67%);共运用中药42种,排在前三位的是杏仁(6.35%)、荆芥(6.35%)、芍药(6.35%)。结论:秋燥致病因素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肺,证候主要包括肺卫和气分津伤见证,治法以辛凉甘润为主,“苦、温”为秋燥的特别治法。
秋燥;中医古籍;辨证论治;数理统计
秋燥是发于秋令的一种外感温病。喻嘉言所著燥邪为患的专篇《秋燥论》,首创了秋燥病名。秋燥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较为相似,因此对秋燥辨治特点的研究可为上述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资料选自19种中医温病古籍,书目名称如下:《四时病机》《时病论》《温热类编》《重订广温热论》《治疫全书》《伤寒温疫条辨》《温病诠真》《温病指南》《温热逢源》《松峰说疫》《医略十三篇》《治温阐要》《温病合编》《温疫论》《医方考》《辨疫琐言》《类证活人书》《幼科要略》《温热朗照》。
1.2 文献入选与排除标准 1)温病病名明确。温病病名必须在文献中出现或列在著作目录下;2)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仅提取文献中对理论内容的陈述,对病案类的文献不予纳入。
1.3 数据库建立与数据规范 采用Microsoft OfficeAccess 2007建立秋燥疾病数据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2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