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4年第11期
编号:227420
抑肝法和扶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7日 世界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
标准值,1资料与方法,2方法,3结果,4讨论
     杨爱学 何家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120)

    抑肝法和扶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比较

    杨爱学 何家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120)

    目的:探讨抑肝法及扶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纳入IBS-D患者49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痛泻要方合二术煎,对照组(19例)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1个月,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病情尺度积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SSS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SAS、SDS标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肝法、扶脾法两种治法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症状方面有相近的效果,两种治法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感受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抑肝法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并未显示出更优越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抑肝法;扶脾法;心理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其中精神心理失衡占有重要地位[1-4],针对精神心理因素的治疗有助于改善IBS症状。中医学认为,心、肝、脾三脏与心理调节关系最为密切,调肝法是中医治疗情志疾病及功能性胃肠病[5-6]十分常用的治法,肝郁脾虚也是IBS最常见的证型[7]。本研究采用抑肝扶脾、健脾化湿两种治法治疗IBS,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心理因素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2种治法对IBS心理障碍的干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并确诊为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收集病例55例,按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无效病例6例,均为试验组(失访4例,未能按要求完成治疗2例)。最终有效病例数49例,2组患者年龄在20~59岁之间,男25例,女24例。试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8岁之间;对照组19例:男9例,女10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