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汤主,少阴,1太阳经下利证治,2阳明与少阳合病下利证治,3少阳经下利证治,4太阴经证治,5少阴经下利证治,6厥阴经下利证治,7结语
蔡华珠 刘启鸿 吴菲虹(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122)
理论研究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蔡华珠 刘启鸿 吴菲虹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州,350122)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伤寒论;六经;下利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以六经辨证为特点,以外感热病为基本内容,其中下利证在《伤寒论》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述的下利可概括为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1]。全书记载下利的条文有88条,其中涉及治疗下利的条文有37条,方剂30余首,为下利的辨证奠定重要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圭臬[2]。下利之证多为三阴虚寒证,即所谓“三阴皆有下利症”(《伤寒论翼·合并启微第三》),但三阳下利也不少见,故言“六经皆有下利”。本文就《伤寒论》中有关六经下利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1 太阳经下利证治
1.1 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证治 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发生,无先后次第之分者。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言其既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太阳经表证,同时也有面色缘缘正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等阳明经表证,本条文下利证多因风寒之邪,束于肌表,不得外解,便传入里,内迫阳明,致使大肠传导失职,故下利而作,此下利特点为水粪杂下(即水样便),无恶臭味,无肛门灼热及里急后重等异常,此病虽涉及到太阳和阳明两经,但其病机是有侧重点,仲景将此条文归为太阳经篇中,故侧重于太阳经证,治疗仍以太阳表证为主,使表解则里自和,方可用葛根汤,即用桂枝汤加麻黄与葛根[3]。方中葛根为君药,既能辛散解表,又能升阳止利,且入脾胃经,升发清阳,鼓舞胃气上行而奏止利之功,使津液不能下趋大肠;合麻黄,增强解表之力;桂枝、芍药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桂枝汤主要是调和阴阳,调和营卫;大枣、生姜、甘草健脾和胃,脾胃健运,升降复常,则下利可止。葛根汤治下利,不仅是表里同治的先驱,也体现了逆流挽舟诊治方法[4]。
1.2 协热下利证治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证本为太阳病,桂枝证,当用汗解,误用下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4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