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诊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探讨
寒证,1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及其起源,2吴氏扶阳学术思想,3吴氏扶阳理论在甲减治疗中的探讨,4结语
马 迪 吴 燕 张 芸 吴生元(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云南,650021)
理论研究
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诊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理论探讨
马迪吴燕张芸吴生元
(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云南,650021)
通过对吴氏扶阳学派的起源、发展、学术特点的梳理,论述中医对甲减病因病机的分析,探讨并总结了吴氏扶阳思想在甲减诊疗中的应用,为中医运用扶阳思想诊治甲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扶阳理论;甲减;理论探讨
1 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及其起源
1.1扶阳学派的起源早在150年前,理论上以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的“扶阳学派”,俗称“火神派”,就已在民间兴起,他们擅用附子、干姜、生姜、炮姜、桂枝、肉桂等温热药物为突出特点,其中,尤以擅长大剂量而灵活。
应用扶阳圣药附子,并能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而屡起沉疴大症,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体系[1],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清代扶阳派鼻祖郑钦安力倡其扶阳重阳的学术主张,相继出版了《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只为“为医林之一助”!扶阳学派的产生,便风靡一时,蜀中名医卢铸之,作为郑钦安的入室弟子之一,于成都开办“养正医馆”,以“扶阳理论”为基础为世人治病,后又设“扶阳讲坛”,以期传扬该理论,所化者众。他认为:“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扶阳化阴。”在郑氏扶阳理论指导下,云南火神派吴佩衡,上海火神派祝味菊,近代火神派卢崇汉,更是在危重症中,敢于大剂量运用附桂姜之类温热药,每起沉岢,又将扶阳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2]。
1.2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扶阳学派”作为中医学众多学术流派之一,与其他学派一样,其理论无疑是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为基础,《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该句将人身之阳气,比作天空和天空中的太阳,形象的说明了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作用。《内经》的重阳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颇大,如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分证论伤寒,其六经分证的依据,其实就是人体内阳气的多寡,依伤寒病各个病变阶段中人体内阳气损耗的程度由轻而重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阶段。《内经》对后世温补学派的创立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如宋代窦材,在其《扁鹊心书》中说:“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6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