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邪伏肺络、因瘀致虚”析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气,1病因病机,2治疗及立法,3验案举例
刘 旻 赵启亮 刘贵颖 陈明虎(1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天津,300193)
从“邪伏肺络、因瘀致虚”析特发性肺纤维化
刘旻1,2赵启亮2刘贵颖2陈明虎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 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天津,300193)
特发性肺纤维化完整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已知认识,从中医理解为“邪伏肺络是病因,枢机不利启动血瘀、瘀血内结致新血不生是过程,肺、脾、肾气虚是结果,气血失和可加速疾病进展,引动伏邪易诱发急性加重”。脏非本虚,是“因瘀致虚、互为因果”,且“瘀”含两端,即气郁、血瘀,故瘀解则虚复,治疗攻瘀忌猛,重在枢转气机、养血活血、疏通肺络。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医认识
2000年ATS/ERS/ACCP首次确认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为独立的临床疾病,病因不明,2011年ATS/ERS/JRS/ALAT重新修订了指南,指出该病生存结局差,3年生存率约57%,5年生存率约43%,中位生存期为2~3年[1]。中医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瘀血阻络”已达共识[2-4],认为“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病变主要涉及肺、脾、肾3脏[5-6]。近年,关于IPF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取得较大突破,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应从“邪伏肺络、因瘀致虚”理解IPF,脏腑辨证除肺、脾、肾外,更应注重肝,阐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肺卫失固、外邪侵袭是病因IPF隐匿发病,近期病因研究揭示IPF可能因松鼠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aimiri,HVS)感染所致[7],从中医角度理解,其属“外邪”,自口鼻而入,因无易染、随感即发和传变迅速等特点,故非“疫毒”“温热”之属,亦非风、寒、暑、燥、火等五淫,其性平和,有留恋之势,似与“湿邪”相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IPF多为老年,诊断时平均年龄约66岁(55~75岁)[1],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邪虽轻但可乘虚而入,提示肺必卫外不固。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为娇脏,不耐外邪,但邪性平和,未与正争,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指:“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8],故早期无明显肺系症状,但其“湿”性易于留恋、蛰伏,阻滞气机、暗耗气血而变生顽疾。因此,肺卫失固是感邪条件,从口鼻而入是侵袭途径。
1.2邪伏于内、病久入络致病势迁延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