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226268
论《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世界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
辛温,苦寒,中焦,1表寒内热,寒热同用而轻重有异,2寒热交结,辛开苦降以除痞满,3上热下寒,寒热相伍以清上温下,4阴阳两虚,寒温兼施以调和,5煎服方法各异,亦助寒热并行之效,6结语
     高 洁 李 浩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理论研究

    论《伤寒论》寒热并用法的运用

    高 洁1李 浩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运用寒热并用之法,其通过辨寒热部位、寒热主次等,或施以表里双解,或和解中焦,或清上温下,或阴阳双补,从多方面给后学树立了寒热并用之典范。《伤寒论》中涉及寒热并用方剂很多,其辨证用药及煎服方法的辨证准确而精妙,体现了仲师辨证论治的严谨与灵活性。作者反复研读而略有感悟,遂不揣鄙陋,选取《伤寒论》中部分寒热并用的经典方,从其辨治和煎服方法等5个方面对其寒热并用法的运用特点进行归纳及论述,以飨读者。

    伤寒论;寒热并用;理论探讨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学辨证处方用药的重要指导原则,此论用于但寒但热之理,医者临证无不皆治。但临床所遇证情复杂多变,并非单一的寒证或热证,往往是寒热邪气并存、兼挟而患,若单用寒凉药或温热药治疗则顾此失彼,如《医碥》中言:“又有寒热并用者,因其人寒热之邪夹杂于内,不得不用寒热夹杂之剂……”[1]。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巧妙地运用了寒热并用之法,其通过辨寒热部位、寒热主次等,或表里双解,或清上温下,或和解少阳,或阴阳并补,随证而变。笔者反复研读,虽有所感悟而仍感未尽其意,遂不揣鄙陋,试结合《伤寒论》中该法运用的部分方剂进行论述,以供交流。

    1 表寒内热,寒热同用而轻重有异

    表寒内热证表现为外感寒邪而内有热象,仲师治疗以辛温发散、辛寒清热为法,以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和桂枝二越婢一汤为代表方剂。

    大青龙汤证见于《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及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本证除脉浮紧或浮缓、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一派表证之外,又兼有烦躁不安,为内有郁热、邪无出路之象,属外寒内热之证。“烦躁”是本方的辨证要点,其虽为内热心之象,却与无汗有关。大青龙汤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大麻黄、甘草用量,减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如此取麻桂之峻而发汗,配以石膏清热除烦,共奏辛温发散、辛寒清热、解表清里之功。

    《伤寒论》第63条与第162条中提及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发汗或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证。本证是由于表证已罢,邪传入里,化热壅肺,使肺失宣降而致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2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