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经方体系药量原貌,建立经方药量国际标准(3)
2.2.2 笔者误打误撞之启发 1985年3月,病房一床的錢某是外县财政局的领导,患肾病,他的老伴(53岁)护理他。有一天我值夜班,钱夫人说:“看到病房的患者包括我丈夫治疗的效果都很好,您能给我也开个方吗?”遂为其四诊。患喘疾5年,靠服用氨茶碱及哮喘喷雾剂维持。到楼下打开水,上3层楼至少要歇息4~5次。刻诊:时至冬春交界之季,喘证加重,形体胖,面虚浮,口唇暗,动则气喘,额头汗出,咳嗽痰白清稀,胸胁胀痛,二便正常,舌质暗,苔白滑,脉滑数。辨证为素有痰饮外感寒邪而至喘疾加重。方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15 g,白芍15 g、干姜15 g、桂枝15 g、生半夏20 g、五味子10 g、细辛5 g、炒枳壳10 g、炙甘草15 g,3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记得是周五早晨护士就把方子送到中药局了,加急处方煎药室当天晚上就会把煎好的汤药送到病房。待我周一到病房见到钱夫人,她兴高采烈,面浮已消,谓:“上下楼轻松多了,不用歇气了,昨日还走路去了动力区菜市场(来回约3~4 km),买了黄瓜和水萝卜。遗憾的是煎药室只送来一剂药!”于是我打电话给煎药室,曰:“3剂药煎好后装在1个输液瓶(500 mL)”。即询问患者,曰:“一瓶量多,我就分3次喝了,因为第2天还会送药。哪知道等也没来!”我恍然大悟!这次误服,正好符合仲景小青龙汤药物的用量(接近汉代一两为今之15,625 g);麻黄45 g、生半夏60 g、细辛15 g(打破细辛不过钱的禁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