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乌头类中药的毒效网络整合分析:思路与方法(3)
2.1.2 乌头属中药成分与抗炎活性的构效关系 目前,关于乌头属中药成分的抗炎构效关系的研究很少,只能通过已证明有明显抗炎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来推测与疗效相对应的必须结构。由于煎煮,使得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降低。然而,它们的水解产物,如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含量相对较高,且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16-20],说明水解产物的抗炎活性强于原形乌头型生物碱,即乌头属有效成分的抗炎活性可能与C-8位的乙酰氧基以及酯基的碳链长度以及不饱和度有关。2.1.3 乌头属中药成分与局部麻醉活性的构效关系 Angélica M.Bello-Ramírez等[21]应用QSAR探讨了乌头型生物碱与局部麻醉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乌头型生物碱的局部麻醉作用的构效不同于镇痛作用的结构特征,在C-14位上连接芳酯基最具有局部麻醉活性,而C-4位连接此基团则活性相对较弱。此外,乌头型生物碱的局部麻醉活性的ED50与分子量、核-核之间的排斥能量、空间的能量等具有显著的联系。其中,分子量是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与其正相关;其次是芳香环上C-5′及C-2′的反应活性指数,与其负相关。
2.1.4 乌头属中药成分与毒性的构效关系 研究表明,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经水解转变为单酯型乌头碱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