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2
编号:13603585
穴位疗法治疗哮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82
     2.4 3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及停止治疗3个月CD4+、CD8+、CD4+/CD8+比较 3组CD4+、CD8+、CD4+/CD8+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和停止治疗3个月的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个月和停止治疗3个月的CD4+、CD8+、CD4+/CD8+与B组和C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3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及停止治疗3个月后COR水平比较 3组COR水平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2个月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的CO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个月和停止治疗后3个月的COR水平与B组和C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哮病的病理基础是宿痰伏肺,而痰饮的形成与阳气虚弱、肾脾肺三脏不足相关。哮病缓解期,肾阳不足,水液气化失常,凝而成痰;脾陽虚弱,水湿失运,积湿生痰;肺气亏虚,肺失宣降,痰浊内停。因此,哮病缓解期病机为脾肾阳虚,痰湿阻肺,肺失宣降。“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