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缺铁性贫血的探讨(2)
2血虚的中医病机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气血津液辨证的范畴。其临床表现[4]有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眼睑、爪甲颜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后期甚至闭经,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张磊等[5]阐述,《黄帝内经》认为血虚证的病因为外感六淫(风、湿、热邪)、内伤七情(忧、思、恐)、劳倦过度、瘀血致虚、出血、年迈体衰。血虚的病因分为3大类:一是血液化生不足,如气虚不能生血,或脏腑功能减退,如脾失健运,胃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气,难以化生成血液;或来源不足,血液生化无源。如《素问·痹论》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门法律》云:“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能生……”。《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说明了年老脏腑功能减退,影响气血的化生。二是失血过多过快,新生之血来不及补充,如《灵枢·五禁》云:“黄帝曰:何谓五夺……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新产及大下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直指方》曰:“凡吐衄崩漏,产后亡阴,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运行,此眩晕生于血虚也”。三是久病不愈,慢性消耗,或劳神太过,耗伤心血。《不居集》:“吴澄曰:百病皆能变虚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