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抗肿瘤作用及临床应用(2)
1.1.2 显微特征 王宏颐将蛇莓叶粉碎,置显微镜下观察,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腺毛随处可见,非腺毛众多,草酸钙簇晶众多、细小,叶脉导管螺纹、细小[1]。1.1.3 毒性研究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指出蛇莓“味甘、酸,冷,有毒”。《本草纲目》记载蛇莓“又言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止发冷涎耳”。《本草图经》记载蛇莓“味辛甘,无毒”。古籍对蛇莓有无毒性存在争议。刘世彪等[2]给小鼠予最大给药量(小鼠20 g/kg,相当于50 kg人临床日用量1 000 g)灌胃蛇莓果实,连续观察7 d,小鼠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未见其他异常;根据食品毒理学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提示蛇莓果实属无毒级。蛇莓是否有毒尚需更多研究。
1.1.4 蛇莓化学成分研究
1)化学成分:蛇莓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彭江南等[3]从蛇莓中分得9种化合物:富马酸、富马酸单甲酯、胡萝卜苷、短叶苏木酚、山柰苷、19-羟基乌苏酸、乌苏酸、蓝化楹酸和β-谷甾醇。叶亮和杨峻山[4]从蛇莓中分离出6种化合物,包括蛇莓苷A、蛇莓苷B、乌苏酸、委陵菜酸、野蔷薇苷和Kaji-ichigoside F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