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生物靶向治疗得效与中医瞑眩反应(3)
1.2.2 肺癌生物靶向治疗伴随的“药疹”和“药泄”是“瞑眩反应”的重要表现中医学对于服药的方法和药后机体的反应具有深刻的认识,如《伤寒论》之桂枝汤煎服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这提示“药汗”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尚书·说命上》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意指若服药后没有发生“瞑眩反应”,则重病不愈。清·莫文泉认为瞑眩反应是“病被药攻,拒之使然”;周慎斋称作“邪寻出路”所致;有学者认为瞑眩现象是药与证符,剂量恰到好处的表现[26-27];“给邪气以出路”是中医顺势利导治疗疾病的重要特征。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内外邪毒乘机体正虚而发,结聚于经络、脏腑,不能及时外泄,蓄积成瘤;畅通邪毒外达的出路,可以促进邪毒及时外泄,防止其蓄积致癌,“药疹”和“药泄”的出现可能是药物打破机体的“病态平衡”的一种表现,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是否需要促进“药疹”“药泄”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帝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邪积体内者宜分邪居部位分而治之,在上者引而越之,在表者汗而发之,在下者迫而下之[28],均提示在治疗过程中要给“邪以出路”。中医学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外合皮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