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3)
“有胃不和卧不安者……有心血空虚卧不安者……”,虽症状相同、针对不同病位的治疗相差甚远,明确病位是病机辨识的重要环节,决定了具有病位特异性的治则,且有助于引经药的应用,直达病所、事半功倍。2.4 病症 病症一词在中医理论中并无明确概念,有以“疾病”论者,有仅描述症状者;为便于分析病机的内涵要素,笔者于文中统一将病症定义为,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总和,包含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全部信息。“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伤寒论》中的疾病辨治紧紧围绕着症状和脉象,反映了病机的最基本信息。“正额为心主,颏间三肾随。有内斯形外,观之识病机”[23],望诊中所观察到的舌、面相及神色等临床表征无不体现着病性、病位等内在变化,以司外而揣内。通过问诊能够把握关键的临床症状,并同时获取病症、病因、病位等信息。
2.5 病情 简单理解,病情即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在病机中以轻、重、缓、急来描述病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论断,明辨病情之急、缓是决策治疗的关键,例如同为泄泻,急性暴泻与慢性久泻在起病、病程和临床症状均有很大不同,治法亦侧重清、补两端;“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论述了病情急、缓的另一种情况,痼疾既已日久,病情多较缓,处于稳定期,若罹患新病,病情相对较急,是以区分治疗之先后和主次。“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形象地描述了真心痛病情之重,故急予活络通痹之法,以防“厥脱”之变;病情重甚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