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阴不足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部分机制(2)
消化性溃疡是指可能穿透肌层的消化道黏膜损伤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分成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侧胃体和胃窦过渡区域,十二指肠则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球部。在年龄分布上男性居多,且十二指肠溃疡以青年人较多,胃溃疡好发于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夜间醒来伴上腹部疼痛,而胃溃疡则进食后疼痛加重。消化性溃疡是胃肠外科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和胃酸、胃蛋白酶对胃壁损伤,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治疗意见仍未统一,以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等为主,但疗效不一,部分患者溃疡出现复发和顽固性[1]。中医药是我国几千年防治疾病最重要措施,现代医学证实,中草药可通过刺激黏液细胞增殖、抗氧化、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治疗目的,且使用广泛,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中医药治疗已经成为消化性溃疡有效替代治疗方案之一。中医学认为该疾病病位在胃,和肝脾紧密相关,长期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致使情志不畅,伤于肝,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或化热,湿热上泛则胃气上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