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状态对动脉血压的双向性影响研究进展
阳虚证,低血压,1阳虚与血脉,2阳虚在血压异常疾病中的分布,3阳虚血压异常的病因病机,4阳虚血压异常的症状体征,5阳虚血压异常治疗,6阳虚的生理生化指标与血压,7小结
刁承林 郑彩杏 赖丽娜 李金霞 周小青(1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2 湖南省高等学校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长沙,410208; 3 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410208)
阳虚状态是指机体阳气虚衰,功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若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易出现虚寒征象。阳虚状态常可分为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白明华等[1]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并统计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108 015例体质辨识数据,发现阳虚质占比16.41%,位于偏颇体质之首。
阳虚状态可见于阳虚证、阳虚体质中。阳虚证是指机体由于疾病导致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具有虚证、寒证的性质。阳虚体质是人体或由于先天遗传表现为阳气虚少,或由于后天生活方式不良损耗阳气,导致阳气不足表现为虚寒特征的体质状态。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病相关”,体质决定病证种类的倾向性,是决定病性、病位、病程阶段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阳虚体质与阳虚证的形成前提、形成原因、形成与表现特点、概念范围与分类特点、调治难易等方面有明显差别,如阳虚体质多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作息习惯、自然社会环境因素相关,形成时间长,长期稳定存在,反映机体整体状态的特质特征;阳虚证主要由疾病引发,形成时间短,随疾病出现,病去则消,反映疾病演变过程中的病理特征[2]。然而,阳虚体质与阳虚证都存在阳虚状态,即阳气虚少、功能减退或衰弱、虚寒的状态。故本文讨论阳虚状态,将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均纳入讨论的范畴。
动脉血压,即血压,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的异常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其中主要有高血压和低血压。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家,约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而低血压发病率较小,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而进一步缩小[3-5]。通过系统检索阳虚血压异常领域的论文,我们发现,阳虚状态既与高血压有关,又与低血压有关。高血压阳虚与低血压阳虚在疾病分布、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疗和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故我们认为,阳虚与血压呈现明显的双向性。
1 阳虚与血脉
因高血压、低血压在古籍中均无直接对应,学界通常用“眩晕”溯源高血压病,“眩晕”“虚劳”溯源低血压病。中医诊断辨证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制定的内容[6-7]。《灵枢·卫气》曰:“上虚则眩。”《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景岳全书》中记载:“眩晕一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5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