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2年第24期
编号:214896
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动物模型制备研究与应用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22年2月25日 世界中医药 2022年第24期
病证,1脾虚肝亢证渊源,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3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体系,4小结与讨论
     史文丽 陈慧敏 马丙祥

    (1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0;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复杂的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1-2],临床表现为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3-4],属于中医学“肝风证”“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等范畴,90%可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自闭、焦虑、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共患病[5-6]。目前全球发病率逐步上升[7],国内发病率为1%~4%,全球发病率约3%,对学习、生活、社交均造成危害[8-10]。

    动物模型是挑战和验证病理生理学假说的重要工具,并且在验证新的治疗方案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医学界对TD及其动物模型的认知程度非常有限,尤其是基于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中医临床强调的是整体观和辨证观,最新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将本病分为肝亢风动、痰火扰神、气郁化火、脾虚痰聚、脾虚肝亢、阴虚风动6个证候,其中脾虚肝亢证最常见。因此,进行更精确的脾虚肝亢证TD动物模型相关研究有利于病因、病机探索及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1 脾虚肝亢证渊源

    宋代闫孝忠(一说闫季忠)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卷上五脏所主有云:“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11]虽然强调了五脏分证,但同时需要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12-14],故临床采用“五脏证治理论”辨证治疗TD[15-16]。由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体质特点,故脾虚肝亢证最为多见。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恣嗜寒凉,常吃零食,或患病用药,损伤脾气,脾虚木乘,肝风内动,加之脾失运化水湿,终致风痰内扰[17]。基于上述,并结合儿科宗师钱乙的“五脏证治理论”解析TD,认为该病与体质相关,病位责之于五脏,主要在肝,与脾关系密切,初步总结出“脾虚肝亢、风痰内扰”是TD的主要病机,可从肝脾论治,这与当代很多医家学术思想一致,并且符合“五脏有余不足论”[18-22]。

    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既往动物模型多局限于“病”的复制,故不能观察中医证候演变,亦无法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现代医学之“病”结合中医之“证”建立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疾病及其演变过程与证候之间的关联性,并将动物研究更贴近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是当前动物模型研究中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并随着部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日趋成熟,填补了“一证一个体”基础研究的空白[23-24]。

    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考虑到抽动表型的高度复杂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