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3年第13期
编号:214775
从瘀论治肿瘤相关性抑郁
http://www.100md.com 2023年3月8日 世界中医药 2023年第13期
郁证,高凝,化瘀,1郁证治疗思想之各家学说,2肿瘤相关性抑郁与血瘀,3化瘀法是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重要治法,4结语
     张水秀 胡少朴 杨丽惠 胡凯文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肿瘤相关性抑郁(Cancer-related Depression,CRD)是贯穿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及生存康复各个环节的一种病理性抑郁状态或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情绪持续低落、精力下降、兴趣缺乏、自我认知过低甚至自杀倾向等[1]。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抑郁症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6.4%;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为4.9%;全世界的发病率为5.8%[2]。但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16.3%[3]。随着抑郁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增高,并成为影响恶性肿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肿瘤相关性抑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对肿瘤相关性抑郁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肿瘤患者抑郁与血瘀证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较少报道。本文通过阐述郁证治疗学说的各家思想,以及血瘀证与肿瘤相关性抑郁的密切相关性,提出从“瘀”论治肿瘤相关性抑郁,为肿瘤相关性抑郁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郁证治疗思想之各家学说

    在中医古籍里没有“肿瘤相关性抑郁”之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郁证”的范畴。郁证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依据五行学说提出了郁证的不同治法;随后汉代医家张机依据辨证论治学说为郁证建立了较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亦有提及脏躁及梅核气2种证候;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气病诸侯》中提出忧思导致气结论;金元时期各家学说争鸣,郁证治疗思想亦蓬勃发展,出现了刘完素以“闭”论郁、张从正以“邪”论郁、李东垣以“虚”论郁、朱震亨以“气”论郁等不同学术思想[4]。明清时期王清任则提出了“血瘀致郁论”,并多次在《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下记载与郁证相吻合的情志症状,“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心里热,身外凉,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急,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等[5],为后世从血瘀论治郁证开拓了新方向。

    2 肿瘤相关性抑郁与血瘀

    2.1 因瘀而郁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在经脉中循行,营卫通利,畅达周身,五脏协调,则正气固守,神志清楚,精神安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