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佃贵基于“浊毒理论”从五脏论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经验研究
口疮,舌质,1“浊毒理论”概述,2五脏与RAU的传统理论内涵,3基于“浊毒理论”从五脏论治RAU,4临床辨证分型,5典型案例
林国清 郭建生 刘小发 单宝枝 向云亚 范怀玲 李绵绵 李佃贵(1 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厦门,361023; 2 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疗养二区,杭州,310007; 3 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4 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5 厦门医学院药学系,厦门,361023)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疾病[1],好发于唇内侧、舌尖、舌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愈后未几溃疡复作,溃疡个数越多则患者因疾病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越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2]。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复杂,发病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缺乏有关[3]。目前暂无RAU的根治性手段,只能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病痛[4],比如抗感染、口服维生素、调节免疫、镇痛等,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病情容易反复。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他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大部分RAU患者伴有慢性胃炎病史,其从浊毒立论结合五脏论治RAU,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浊毒理论”概述
李佃贵教授在中医学有关“浊”“毒”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结合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精神紧张的增强,大气环境的污染等现代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首次提出“浊毒理论”,对内、外、妇、儿、皮肤科等诸科疾病均具有指导意义[6]。李佃贵教授指出,浊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浊毒泛指一切对人体有害的不洁物质;狭义的浊毒则指由于湿浊、谷浊久蕴化热后可对脏腑经络气血造成损害的黏腻秽浊之物。浊具有胶结、黏滞、重浊、浑秽的特性,浊化之邪较湿更稠厚浓重、胶结秽浊、难以祛除;热之渐为毒,毒具有燔灼、迅猛、易入血络、伤津耗气之特性,浊毒常兼夹为患,稽留体内,影响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造成人体阴阳失衡而发病。
2 五脏与RAU的传统理论内涵
中医认为RAU属于“口糜”“口疮”的范畴。《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火气内发,上为口糜。”“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历代医家多从心火论治口疮,如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口》曰:“心属君火,是五脏六腑之火主,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脉布舌上,若心火炎上,熏蒸于口,则为口舌生疮。”[7]但是,有学者查阅古今文献,认为“五脏六腑皆令口腔溃疡,非独心火”,如《圣济总录》中便提及五脏均与口舌相关[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