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炎症相关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酸性,皮质激素,粒细胞,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治疗方法,3ECP,IL-5以及IP-10检测,4统计学方法,2结果,1哮喘急性发作期各指标变化情况,2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对各指标的影响,3
袁仕伟 郑卫东 吴宏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湖北十堰 442000
嗜酸性粒细胞是体内抗寄生虫感染以及参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过程中,上皮细胞或者其他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相关分子能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至感染部位,随后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如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半胱胺酰白三烯)、氧自由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毒性颗粒蛋白等物质[1]。后者包括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以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嗜酸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等[2]。有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产物ECP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特征性标志物。此外,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也参与哮喘的发生过程[3]。因此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将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5和IP-10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来自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4月所收治。排除标准:①不同意进入本研究的患者;②各种细菌感染;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④伴有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⑤免疫功能异常;⑥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用药和配合观察者;⑦急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等疾病患儿;⑧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所有急性发作其患儿和稳定期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所制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标准[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