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2年第21期
编号:1604730
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IFN-r/IL-4的影响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3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21期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手术方法,3检测方法,4疗效标准3,5观察指标,6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2两组患者不同疗程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3
     罗胜田 尹艳英 李 娜

    大庆油田总医院妇产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产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证实,EMs的形成过程中有众多的免疫因素参与,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异位内膜的植入、异位灶血管的形成以及异位内膜组织浸润的发生和发展[1],因此说,免疫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引起并促进EM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腹壁瘢痕小、术后盆腔粘连少、恢复快、可使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等优点。徐建中等[2]报道,腹腔镜手术对EMS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影响轻微,但关于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的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从而进一步深入探讨二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的机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就诊的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既往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史、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年龄22~46岁,平均(32.5±2.0)岁;合并痛经30例,合并不孕症者18例,性交痛者10例。临床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的标准进行分期。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腹痛、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其中22例有单侧或双侧卵巢异位囊肿。6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FS分期等经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基线资料对比分析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非经期入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