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2年第31期
编号:1604134
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7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31期
肋间,芬太尼,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疼痛处理,5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三组术后镇痛,镇静评分比较,2三组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比较,3讨论
     徐 震 王卓强 王恒林 王显望 吕宝胜

    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91

    经历开胸手术的患者,70%在术后会感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并不比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小[1]。由于切口创伤、肌肉损伤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压迫肋间神经,刺激胸膜等,其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直接影响患者的咳嗽、咯痰以及呼吸运动,从而可引起术后感染、肺不张及心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术后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够有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接受进一步巩固治疗。胸科镇痛的方式很多,大体分为全身给药和区域阻滞两类。无论何种镇痛方法,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此,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镇痛作用的“多模式镇痛”概念,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认可[1]。本研究旨在观察和评价综合运用术中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关胸前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以及术后患者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PCIA,以及单纯芬太尼-地佐辛PCIA进行比较,以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90例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男52例,女38例;年龄23~75 岁;体重 40~90 kg;ASAⅠ~Ⅲ级,意识清楚,经讲解后能够自主进行疼痛描述和评价。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已知滥用酒精、药物、麻醉药品;有慢性疼痛史;术后不能即刻恢复意识;严重恶心呕吐无法接受继续镇痛治疗;不配合或无法沟通,不能理解VAS评分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分组及给药方式 随机将9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①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A)组,手术开始和关胸前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关胸前选择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引管的肋间神经,于肋间神经根部(脊柱旁1~2 cm)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术后即刻静脉连接PCA泵,配方为芬太尼0.5 mg,地佐辛25 mg,托烷司琼4 mg,生理盐水81 mL;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PCIA(Ropivacaine+PCI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7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