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3年第6期
编号:1603661
由“省队”到“国家队”,学科建设的凤凰涅槃——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4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6期
心血管病,室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国际视野”,将“省队”打造成“国家队”的四大标志,破茧成蝶后,国外同道纷纷来“取经”,发达省份学科带头人的“区域使命”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蛇年元旦刚刚过去的2013年1月17日,第四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即在北京九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记者在这次学术会议上再度邂逅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江苏省心肺疾病研究所所长曹克将教授。作为本次学术盛会主席团成员的曹克将教授,不仅主持了 “射频消融技巧解析”等的分论坛学术讨论,还在大会上作了《起搏电极脱位?——异常起搏心电图的分析》和《射频消融中标测导管及消融大头的选择》两场专题学术报告,让与会代表获益匪浅。

    在此之前的2012年9月13日至16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在古都南京隆重召开。在那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1995年,在德国深造的曹克将教授回国,并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出任科主任之后,领衔创建了“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并带领全科医生积极开展各项介入治疗技术,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学科,由此将一个“省队”级别的科室,打造成了“国家队”,并借此契机,在该院的学科建设方面实现了一次次飞跃。因此,借这次在京重逢之际,记者围绕这方面的话题,对曹克将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室性心律失常的“国际视野”

    1987年,曹克将教授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9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8年的留学生涯,不仅开拓了他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深感国内、尤其是江苏省在心脏介入等领域的学科建设亟需提升,因此,不顾德方的挽留,他带着一大堆少技术资料和8万美元的导管返回祖国,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供职。回国后,他将导管无偿地献给了医院,以高技术为起点,创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心脏介入中心。

    由于有着长达8年多的国外留学生涯,因此,在曹克将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的“第三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谈及目前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时,就显得极具“国际视野”。

    曹克将教授当时介绍说:“为什么近年来室性心律失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在采用导管消融治疗之前,房颤是没办法得到有效治疗的,往往就会陪伴患者终身,最多是抗凝和控制心室律;而有了导管消融技术以后,房颤在全世界就‘热’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6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