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3年第7期
编号:1603530
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7期
新生,1冠心病的中医理论基础,2中药与血管新生,3细胞因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4中药治疗与VEGF,1VEGF,2中药对VEGF的影响,5中药治疗与bFGF,1bFGF,2中药对bFGF的影
     王 勤 于俊民 张小波 姜 文 王慧冬 王凌云 曹滨冬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1 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医药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方面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症状,大量动物实验证实,中药单体、方剂及中成药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对中医药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目前成为关注的热点[1]。在对其机制的探讨中,众多学者对影响血管新生的相关细胞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分子水平为冠心病心肌缺血中药治疗提供了依据。

    1 冠心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气血互根、脉为血之府”,“脉”可理解成解剖学中较大的血管,脉络则与中小血管、微循环基本相同。冠心病的发生为心之络脉瘀阻亦或心之络脉绌急所致[2],心气虚乏,络脉瘀阻可致心络瘀塞引起真心痛发作,即急性心肌梗死(AMI)。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贯穿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3],因此,益气活血、去瘀生新是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生新”代表新的血液,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血管的再生[4]。血管新生是指在缺血心肌已有的血管床上,促进内皮细胞发芽长出新支,形成血管网[5]。血管新生与中医学“生脉”理论相关联,中医“生脉”理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血管管腔增粗,血流量增加;二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血管出现再通现象;三是生成新的血管[6]。医学文献中关于“生脉”、“生血”、“生肌”等方面的论述,为中药促进血管新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中药与血管新生

    目前在中药促血管新生作用研究中,中药及中药单体包括丹参、白藜芦醇、人参皂苷、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葛根素、川芎嗪等,方剂与中成药包括当归补血汤、保心汤、温养益心方、芪参益气浸膏、芪丹通脉片等。血管新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程序化的级联事件[7],包括活化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释放蛋白酶,蛋白酶溶解血管基底膜,从而使内皮细胞侵入周围组织,形成血管萌芽,萌芽增殖与内皮细胞分化形成管腔,而在此过程中细胞因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证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皮生长因子(EGF)等20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血管新生的调控。

    3 细胞因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有实验证实中药能够通过调控VEGF、bFGF水平而影响血管新生,另有学者发现PDGF-B 能通过诱导血管周细胞聚集,促进血管成熟,对维持有功能的血管有重要的意义[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