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3年第21期
编号:1603118
心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8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21期
脱机,上机,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2结果,151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情况,235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情况,3122例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情况,4其他患者,3讨论
     刘 方 解水本 赖莉芬 舒六一

    1.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8;2.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心外科,北京 100048

    术后呼吸衰竭是心外科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造成患者短期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血氧状况,大大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心外科手术后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已被视为共识。然而,呼吸机的应用对心外科术后患者有利也有弊,怎样妥善使用调节呼吸机,使其发挥最大有利因素,并把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临床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共510例,其中,男282例,女228例;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19.6岁;大部分为先天性心脏病(355例)和风湿性心脏病(122例)患者,还包括冠心病及主动脉、心包膜、心室壁等疾病。

    1.2 方法

    患者术后于ICU病房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为迈科维Servo-s型及夏美顿Raphael银型。初上机成人呼吸模式多采用容量控制(CMV),潮气量按8~12 mL/kg体重计算,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初始氧浓度为40%,吸呼比1∶1.5~2.0;儿童呼吸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潮气量按 10 mL/kg体重计算,呼吸频率为18~26次/min,氧浓度 40%,吸呼比 1∶1.5~2.0;其他参数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1]。随后可根据血气分析进一步调整各项参数,待患者完全清醒、血气值稳定后,便可撤机、拔管。复杂手术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由于上机时间相对较长,可先行将呼吸模式改为SIMV或压力支持通气(PSV),PSV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撤机模式[2-3],然后逐步降低呼吸频率,以使患者恢复并适应自主呼吸,待各项指标进一步稳定后,再行脱机、拔管。上机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可先试脱机1 h,观察各项指标正常,再行拔管。超过1周不能脱机、拔管并伴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排痰不利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至情况稳定后试行脱机、拔管。

    2 结果

    2.1 51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情况

    510例手术患者上机时间为2~192 h不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