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602135
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8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第12期
毒力,1流行病学,2致病的分子机制,3T3SS感染机制,4T3SS的传递效应
     刘卫东 李满元 许崇波

    1.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辽宁省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辽宁锦州121000;3.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卫东1,2李满元1,3许崇波1

    1.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辽宁省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辽宁锦州121000;3.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肠道大肠埃希菌既是人类正常菌群又是造成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传统上分为6种: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ETEC)和弥漫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本文中提出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还包括2种新的致病型大肠埃希菌——黏附浸润性大肠埃希菌(AIEC)和产志贺毒素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STEAEC)。在人类宿主细胞中,通过检测肠道大肠埃希菌移植和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根据Ⅲ型分泌系统(T3SS),可分为依赖T3SS致病型(EHEC、EPEC、EIEC)和非依赖T3SS致病型(ETEC、EAEC、STEAEC、DAEC、AIEC)2大类。本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分子机制;Ⅲ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大肠埃希菌可引起人类肠道外或肠道内细菌感染,肠道外大肠埃希菌(ExPEC)感染主要是尿道感染(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败血症和脑膜炎(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大肠埃希菌,NMEC)。传统上肠道内致病大肠埃希菌根据毒力因子和临床疾病类型分为六大类: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ETEC)和弥漫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1-2]。最近又出现了2个新的致病型大肠埃希菌:黏附浸润性大肠埃希菌(AIEC)和产志贺毒素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STEAEC)[3-4]。AIEC与克罗恩病(CD)发生相关,但并不导致腹泻性感染;STEAEC是导致2011年德国大肠埃希菌疫情发生的重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也可以根据血清型进行分类,如大肠埃希菌O157∶H7,O是指菌体抗原,H是指鞭毛抗原。然而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含多种血清型且某些血清型有时属于一个以上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5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