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外膜,韧带,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 洋 王 虎 单 臣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李洋王虎单臣
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7月~2014年7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掌部腕管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典型患者42例(45侧),采用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的治疗方法,术后进行随访,使用GSS评分对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排除2例(3侧)患者术中发现腕管内囊肿,改为传统切口手术,其余40例(42侧)患者手术均获得了成功,并且在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采用GSS评分标准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麻木感、夜醒、肌力减退、手指末端神经异感及总分进行评估[(5.65± 0.89)、(3.79±1.06)、(2.67±0.67)、(4.49±0.95)、(3.35±0.78)、(20.10±4.65)比(0.94±0.50)、(0.86±0.35)、(0.35±0.09)、(1.00± 0.40)、(0.46±0.20)、(3.61±0.06)分],术后随访评估分数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是一种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预后疗效比较好、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小切口法;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疗效
腕管综合征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后出现的拇指、示指、中指疼痛和感觉障碍,以中指最先出现症状,手指及手腕可出现夜间疼痛,自觉手部发凉,大鱼际肌出现萎缩,对掌、对指受限的一系列综合征群[1]。自1854年首先由Paget提出腕管综合征的概念,已有150年之久,本病发病率高,症状典型,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都发展的较成熟。
腕管为骨性纤维管,桡侧、尺侧及背侧为骨性结构,掌侧为腕横韧带,均为坚韧弹性差的组织,腕管内通过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及正中神经,神经组织较肌腱松软,当腕管内组织结构发生异常,使其容量减小或内容物增加的时候,神经就发生缺血、变性,出现症状,神经缺血在短期内予以休息及治疗干预后可恢复,若不加治疗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2]。腕管综合征是手外科门诊常见病,症状多较典型,治疗上首先采取保守治疗3个月,若症状无明显改善予以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为于小鱼际桡侧缘做弧形切口,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正中神经。自1986年Dollon[3]报道了内镜下诊治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微创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1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