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在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外膜,结构域,磷酸化,1Mfns与线粒体融合,1线粒体融合,2Mfn1和Mfn2对线粒体融合的调节作用,2Drp1与线粒体分裂,1线粒体分裂,2Drp1对线粒体分裂的调节作用,3线粒体融合
周曼丽 王健章,2 冯 宇 俞赟丰 刘皓辰 简维雄,3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长沙 410007;3.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8
线粒体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中,是主要的产能结构。线粒体中含有众多酶系,能通过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偶联生成三磷酸腺苷,为生命活动提供巨大的能量。线粒体功能的实现与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线粒体融合与分裂是是实现功能的基础。正常情况下,线粒体融合、分裂协同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稳定[1]。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融合分裂运动失衡,线粒体网络状结构被破坏,细胞色素C 等促凋亡因子被释放。截至目前,在哺乳动物中研究较多的线粒体融合蛋白包括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2];线粒体分裂蛋白包括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3]。本文结合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就促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在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作简要综述。
1 Mfns 与线粒体融合
1.1 线粒体融合
19 世纪90 年代,线粒体首先在动物细胞中被发现,当时将其描述为生物芽体。随后不久,生物学家Benda 将它正式命名为线粒体。随着三维成像技术以及荧光标记技术的发展[4],线粒体的超微结构逐步被大家熟知。线粒体形态和数量主要取决于融合和分裂活动的平衡。线粒体融合转变增加使细胞能够建立扩展的相互连接的线粒体网络,而向分裂转变增加则产生许多形态和功能上不同的小球形细胞器[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