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线粒体自噬SIRT1-FOXO3-PINK1-Parkin 调节轴的研究进展
肾小管,肾脏,1肾IRI的分子和细胞机制,2肾IRI与线粒体自噬,3SIRT1-FOXO3-PINK1-Parkin调节轴介导线粒体自噬,4肾IRI与线粒体自噬SI
王锁刚 王光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郑州 45000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器官或组织缺血、缺氧损伤后重获血流灌注或氧供应,对器官或组织产生二次损伤的后果。IRI 广泛存在于多种临床疾病及治疗过程中,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间室综合征、血管重建、主动脉成形术、创伤后复苏、急性缺血性肾衰竭、再植术、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和实体器官移植等[1]。肾脏是最易发生IRI 的重要脏器之一。肾IRI 不仅会造成急性肾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在肾移植中还可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慢性移植肾肾病等,严重阻碍了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2]。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事业的全面开展,当前我国肾移植例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边缘性供肾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肾IRI 作为影响肾移植受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因此,深入认识肾IRI 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肾IRI 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肾IRI 的相关分子和细胞机制仍是肾移植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肾IRI 是以肾实质细胞为主的缺血、缺氧损伤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连锁反应性的病理生理过程,众多因素参与其中[3-4]。肾IRI分为肾缺血和再灌注两个阶段。其中,缺血是随着血流量下降而导致肾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再灌注则是缺血的肾组织恢复血流的过程,往往会加重缺血性肾损伤。在体情况下,缺血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或其他原因导致肾血管腔变窄或血流中断;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氧自由基损伤、炎性因子及递质释放、细胞凋亡、细胞内Ca2+超载和无复流现象等[1]。肾脏微血管不仅是炎症、代谢等损害因素的承受者,也是肾脏损伤的参与者,肾脏损伤是导致肾脏微血管功能障碍后造成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认为,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补体通路介导细胞损伤、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和微血管功能障碍等在肾IRI 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且与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激活、NO 含量变化及免疫学因素等共同参与引起的肾脏组织结构紊乱与功能代谢异常密切相关[6],同时肾IRI 诱导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加重肾IRI。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可触发内质网系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