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导报》 > 2020年第1期
编号:1355818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0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第1期
伊马替尼,激酶,肌层,1内镜治疗,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MD),3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2腹腔镜手术治疗,1腹腔镜的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优点,3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3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4传统外
     崔 仪 韩振国

    1.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普外科,山西太原 0300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起源于Cajal 间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的一种胃肠道间质性肿瘤,具有一定恶性分化潜能,占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的80%,好发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常见的部位为胃、小肠、结肠、直肠、食管、肠系膜及网膜[1-3]。典型的GIST 位于消化道的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目前认为该疾病与Kit 或PDGFRA 基因的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激活关系密切[4]。由于GISTs 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现较困难,且有一定的恶性潜能、存在一定的转移率[5],因此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针对GISTs,目前普遍认为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内镜、外科手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GIST 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目前GISTs 的治疗呈现出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的特点。以上治疗手段各存在优缺点,并发症及各地治疗理念不尽相同,导致在治疗上有较大差异。现对GISTs 的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内镜治疗

    1.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ESD 是内镜下使用各种电刀对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目前该手术主要适用于直径<5 cm[6]、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呈腔内型、包膜完整且无转移灶的GISTs 患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该手术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可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反复操作,一定程度上还避免了开腹手术的概率。但同时也增加了肠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ESD 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GISTs 患者,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病灶所在位置、病灶数量、病灶大小等因素影响。

    1.2 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MD)

    EMD 是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基础上,通过自然腔道置入内镜,准确定位病灶位置,评估病灶与胃肠壁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将切除范围延伸到固有肌层的技术。该手术不经过腹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46 字符